《明朝那些事儿:万国来朝》读后感:铭记与唾弃
细细品味一本名著以后,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,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。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,以下是小编整理的《明朝那些事儿:万国来朝》读后感:铭记与唾弃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当年明月的《明朝那些事儿:万国来朝》,主要叙述永乐大帝-朱棣使明朝走上了巅峰,后来他病逝,明朝开始进入动荡时期。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,明朝差点被灭,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“土木堡之变”中力挽狂澜,挽救了明帝国。
这本书,我觉得并没有所谓的主次人物之分,但有几个人物使我印象特别深刻,正如我这次的主题一样,历史中的人物有的被后人所唾弃,有的却值得我们铭记。第一个值得我们铭记的'就是代表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。其实他的一生是十分坎坷的,但他并没有自甘堕落,而是更加的努力,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外交家。得到朱棣的赏识,统帅当时的舰队,出使西洋。很多人怀疑他们当时是出去找茬打仗的,但舰队所到之处没有累累白骨和硝烟,只有和平和友善。正如文中所说:强而不欺,威而不霸,这才是一个伟大国家和民族的气度与底蕴所在,我觉得我们在生活中亦应如此,无论你是哪方面强于他人,都不应该骄傲自大,欺凌他人,而是用自己的才能和气度赢得他人的尊重,这样的人,更让历史铭记!
被后人唾弃的是大宦官王振。这个王振仗着自己服侍皇帝,勾结内外官僚,擅作威福,逐杀正直官员。为了个人私利,他惹怒了当时雄踞北方的瓦剌族,而且还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,导致英宗被俘,朝廷一时群龙无首,如一盘散沙,二十万大军也全军覆没,王振成为历史罪人,他真是一个让人唾弃的小人。幸好,在瓦剌族兵临城下的最危急关头,忠臣于谦挺身而出,义正词严地呵斥了建议南迁的大臣,沉着冷静地指挥战斗,在主力被歼,上皇被俘,兵力不足,士气全无的劣势下,他硬是让北京城变得固若金汤,使瓦剌族被迫退兵!
于谦让明军转败为胜,让奄奄一息的明朝转死为生,力挽狂澜,挽救了明帝国!从这位英雄身上我懂得了:在面对困难的时候,我们难免会感到畏惧,但是懂得畏惧的可怕,还能超越它,征服它的人,就是英雄。关键只在于那畏惧的一刻,你是选择战,还是退。于谦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战胜畏惧,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这首《石灰吟》一样, “ 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。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!”坦坦荡荡,堪与日月同辉!
这本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历史,而且能得到启示。希望同学们能去阅读它,相信你也一定会有所收获的。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,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,多读书吧,让我们的人生更丰富多彩!
版权声明
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,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文章仅供学习观摩,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。
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@rediffmail.com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本文地址:http://www.15033.cn/zwtc/duhougan/2016-04-18 081818/457080.html